
近日,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匯編(第一批)》,由陜西總隊勘查設計的“藍田縣堯柏水泥小寨石灰巖礦閉坑治理項目”位列八項典型案例之一。
藍田堯柏水泥小寨石灰巖礦位于秦嶺重點保護區范圍,多年的采礦活動導致地貌景觀破壞、土地損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礦山生態問題嚴重。2020年7月,陜西總隊承接了該礦山的閉坑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勘查設計項目。

針對秦嶺北麓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巖質邊坡治理難度大、地域敏感等項目難點,項目人員開創性地通過挖、填方法進行地貌重塑,把15米高的巖質邊坡分解為不大于8米的兩級臺階,采用喬木+藤本進行植被恢復遮擋,將巖質邊坡的立面治理轉化為平面治理,大大降低了治理難度,提高了治理效果的持久性。為進一步增強治理效果,項目人員結合地形特征和藍田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開發式治理,充分盤活利用礦山廢棄地,設計治理面積414.45畝,恢復耕地73.65畝、園地70.35畝、林地117.9畝。2021年3月,該勘查設計通過評審。2021年5月,治理工程開工,于2023年5月通過了項目驗收。
《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匯編(第一批)》對該項目作出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增加了生態產品供給,改善了秦嶺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系統治理,創新技術解決了石質礦山植被成活不易難題,為退出礦業權礦山生態修復提供樣本。
陜西總隊是省內最早(2011年)開展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地勘單位,多年來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致力于礦山生態修復研究,深耕生態修復市場,具有較強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修復治理的核心競爭力,擁有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五項甲級資質和7項生態修復治理實用新型專利。陜西總隊將充分發揮自身在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領域的技術優勢,牢記“國之大者”,勇挑央企重擔,砥礪奮進拼搏進取,奮發有為創新創造,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陜西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