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全面整治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的號召,著力引進新機制,大力推廣新技術,7月31日至8月1日,地勘中心成員企業多家單位參加了在鎮江召開的關于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新機制新技術交流推廣會。本次會議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等三家單位主辦,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等三家單位協辦,中建材礦業投資江蘇有限公司等六家單位承辦。
會上,中國地災協會會長汪民分析了當前國家在長江經濟帶及京津冀周邊開展礦山生態修復的重大意義,強調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傳達了自然資源部領導對礦山生態修復的工作指示和要求,并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在強調學習相關講話和政策文件的同時,還強調了本次交流會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在于能夠加快各會員單位了解國家礦山治理的相關信息,促進各會員單位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共同為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的廢棄礦山修復事業添磚加瓦,讓廢棄的礦山穿上“綠衣”,再現生態的美景。
會議提出,礦山生態修復必須通過大力構建新機制,形成社會資本進入礦山生態修復的政策鼓勵和有效激勵。要堅持“政府主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和企業化運作”和“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土地復墾、增減掛鉤和指標流轉增加資金投入等方式,激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修復保護工作。
會議強調,礦山修復治理必須建立市場化運作,要把礦山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提出了礦山治理必須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原則;對于露天礦山的綜合修復治理,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來解決礦山治理中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中國投資協會專家,以及河南、安徽、浙江等相關政府部門作主題報告。會上,16家單位分別就礦山治理修復改革創新、構建新機制新技術作了經驗交流、成果展示。
本次會議是一次礦山治理修復交流的盛宴,來自全國相關省(區、市)各級自然廳主管部門、高新技術企業、工程設計施工等單位800余人參加了會議。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及中建材礦業投資(江蘇)有限公司作為協辦、承辦單位,全程參與組織、安排,較好地展示了自身形象,擴大了知名度。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江蘇總隊總隊長兼中建材礦業(江蘇)董事長汪要武,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江蘇總隊、吉林總隊、北京總隊、廣東總隊、四川總隊、河南總隊等單位領導及相關技術骨干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