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完成了《大洋洲地區地質圖(1:250萬)及說明書》及《大洋洲地區金屬礦產圖(1:250萬)及說明書》圖集,已由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繼《大洋洲地區重要礦產成礦規律研究》專輯、《大洋洲地區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專著出版后又一凸顯大洋洲地區地質礦產成果的力作。
該套圖集由芮行健研究員等擔任技術指導,“海上絲綢之路大洋洲和南美洲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二級項目負責人姚仲友擔任主編。本套圖集借鑒利用了中國地質科學院編制的1:250萬地質圖編圖方案,通過近5年來對大洋洲地區重要礦床的綜合分析和對比編制而成,可為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和未查明礦產資源預測評價工作提供參考。
《大洋洲地區地質圖(1:250萬)及說明書》依據最新研究成果將大洋洲地區劃分為4個一級構造單元、12個二級構造單元和42個三級構造單元,對12個二級構造單元內各時代的地層、侵入巖、變質巖、構造演化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可以幫助讀者較全面地了解大洋洲地區的區域地質特征及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大洋洲地區金屬礦產圖(1:250萬)及說明書》涵蓋了大洋洲28個礦種的2657處有代表性的礦產地,劃分出10個礦床類型64個亞類,以一級構造單元為基礎,劃分成礦系列,對4個成礦系列的主要礦種及礦種的主要成因類型、成礦時代、主要成礦區、勘查開發現狀和找礦潛力進行了介紹,包括41個成因類型、42個主成礦區,可以使讀者對大洋洲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特征有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