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雜物堆積的角落變身整潔步道,歷史遺留的強拆補償難題塵埃落定,專職化物業管理讓服務更精準……2025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安徽總隊黨委的領導部署下,后勤服務中心以東流路315號地質隊小區改造為突破口,通過環境整治、民生服務、智慧管理“三管齊下”,為退休職工做實事,讓這座老基地煥發新生機。
環境治理騰出幸福空間
“垃圾堆放無人監管,外來車輛亂停亂放,房屋老舊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環境整治是我們接手老大院物業管理的第一個任務”,后勤服務中心主任李光惠說道。迫于老基地物業管理混亂的情況,總隊黨委當機立斷,收回老基地物業管理權限,并成立老大院物業管理專班,部署后勤服務中心安排專人全面統籌老基地物業管理工作。正式接管老大院物業管理后,管理專班迅速開展環境整治攻堅戰,對停車場南側、老年活動室周邊等5處“頑疾”展開集中清理,前后清運垃圾30余車,花費金額兩萬余元。在與小區住戶多次協商和反復溝通后,堆放了十幾年的垃圾終于實現徹底“清倉”。環境治理破題在“集中整治”,解題卻要靠“長期維護”,管理專班建立起“監管+勸導”的環境治理模式,通過修理加裝攝像監控,實現安全衛生監管全覆蓋,專人專項針對性勸導職工亂扔垃圾的管理目標。“以前空地堆滿破設備和建筑垃圾,夏天蚊蟲亂飛。現在環境好了,在這里住著也更舒心了。”退休職工劉奶奶談起老基地環境整治成效,豎起了大拇指。
改造前:

改造后:

布局重構激發創新動能
作為安徽總隊落戶合肥的第一個辦公基地,老大院兼具生活和辦公雙重功能屬性,留存了一代代總隊人歷史記憶。然而,隨著時光流逝,住宅辦公功能區劃模糊的問題卻逐漸制約老大院發展的步伐。怎么解決“居民區有外人打擾,辦公區有住戶閑逛”的問題?成為總隊黨委思考的一個新方向。
因金寨路擴建,老基地部分建筑曾遭遇強拆,圍墻缺失。后勤服務中心糾主因,破難題,敢啃硬骨頭,追蹤強拆補償,讓歷史遺留問題“見底清零”。總隊黨委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專班組織談判小組,多次與常青街道和金南社居委對接交涉;經過多輪艱苦談判,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門閘及圍墻恢復也迅速排上日程。
“圍墻施工至關重要,我們每天事無巨細和施工隊溝通施工細節,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施工步驟,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總隊的老基地一寸都不能少!”物業管理專班化身守衛者,堅定不移地捍衛總隊利益。如今的老大院,兩道智能門閘將辦公區和住宅區完美分隔,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讓住戶和租戶來去自如,保安室里24小時安心守護,讓物業管理更加規范。

暖心服務打造人文關懷
“地質隊小區房產共160套,小區居住人數334人,總隊職工持有的房產123套,出租房產72套”,老大院物業管理負責人指著辦公室墻上張貼的地圖,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老大院管理現狀。這一串串詳實的數據背后是無數次登門走訪的身影。
換燈泡、修水閥、改水電、換監控......物業管理事無巨細,負責人員親力親為。安徽總隊黨委從“用心選人、盡心辦事、暖心服務”出發,選派經驗豐富的老職工全面負責老大院管理,以問題導向破局老大院治理工作,響應群眾呼聲,做實事解難題。老大院的硬件升級全面改善了人居辦公環境,而事事關心的暖心服務,在這片土地上種下了一顆人文關懷的種子。住戶住的放心,租戶租的安心。除了收獲如潮好評之外,后勤服務中心也手握一份份真材實料的“出租成績單”——開年以來成功簽約9份老大院租賃合同,出租總面積1669.5㎡,涵蓋了食品、物流、文化傳播等多種行業類型。新租客紛至沓來,老租客續租意愿強烈,如今的老大院欣欣向榮,全然舊貌換新顏。
老大院的華麗蛻變,是總隊黨委服務群眾、聚心聚力的生動縮影。從環境治理到布局重構,從解決遺留難題到提供暖心服務,每一項舉措都飽含老大院改造專項行動的決心和耐心。老大院的改造,不僅是一個老舊院落的重生,更是總隊黨委服務群眾、聚心聚力的有力見證。未來,總隊黨委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讓老大院在歲月中持續綻放光彩,為總隊發展筑牢堅實的后方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