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五四精神,激發青年地質工作者探索地質科學的熱情,4月29日,山西總隊團委組織青年職工走進山西自然博物館,開展“賡續五四薪火,賦能地質未來”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學習與互動體驗,實地感知地質科學魅力。

山西自然博物館是重要的自然科學文化陣地,具有自然類博物館基本功能,融地質資料館職能、地質礦產規劃評審、自然資源標準化研究為一體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其前身為1958年建成的山西地質廳地質標本館,2023年7月完成“國家一級博物館”提升改造,2024年2月正式更為現名。室外標本園面積6000平方米,收藏了山西乃至世界各地獨具特色的巖石、礦物、古生物化石、現生動植物標本及珍貴的地質歷史檔案資料等藏品5.18萬件;館內設有“大地寶藏”、“測天繪地”、“物華天寶”等展廳,系統展示了山西地質演化史、礦產資源分布及礦物巖石精華,其中“大地寶藏”展廳聚焦煤、鋁、鐵等優勢礦產,生動詮釋了地質勘查對資源開發的鼎力支撐,成為地質青年感悟行業使命、激發創新動能的實踐課堂。

活動首站,青年們參觀了博物館外的標本園。園內,一塊塊標本凝結著地質工作者跋山涉水的探索印記,總隊捐贈的礦石標本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青年們一邊仔細辨認著礦物特征,一邊熱烈討論著標本背后的地質成因,在零距離接觸中感受地球的神奇造化。

隨后,大家共同觀看了“地球的故事”系列科普影片。逼真的擬態現象、海洋生態系統的奧秘,讓青年們直觀感受到地質環境對生命演化的深遠影響,進一步激發了對地質科學的探索熱情。

觀影結束,在專業講解員的引導下,青年們依次參觀了自然博物館的核心展區,深化了對地質科學、礦產資源與測繪技術的專業認知,增強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勘查的責任感,追溯了李四光先生從求索真理到躬耕報國的人生歷程。青年們深刻認識到,為國探礦找礦要需付出艱辛的努力,從事地質工作是多么的無上榮光,在觸摸地質脈搏中厚植了家國情懷。

活動將五四精神與地質專業特色深度融合,既拓寬了青年職工的專業視野,又強化了其投身地質事業的責任感,青年們紛紛表示,將以地質前輩們“三光榮、四特別”精神為指引,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野外勘探、科研攻關等工作,立志讓地質精神薪火相傳,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資源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