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冬天慘白而肅殺,風如同刀刃,一刀接著一刀,將戈壁灘的突起削成棱角,將棱角又削平散落成一地的砂礫石。在這片風沙肆虐、寒風呼嘯的戈壁灘,敦煌飾面用花崗巖詳查項目部在砥礪前行,井然有序的推進項目,每個人卯足了勁迎著寒風,揮舞著手中的地質錘,在冰天雪地里敲出一堆堆“敦煌紅”、“莫高金”花崗巖。
12月11日,項目部在敦煌集結完畢,然后從敦煌出發向著項目駐地鑫聯礦業公司出發。沿途的村莊、人家漸漸遠去,雅丹地貌、戈壁灘漸漸映入眼簾。戈壁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駱駝草也在這凜冽的寒風中耷拉下了腦袋,披上了土黃色的外衣,將自己隱藏在了這一望無垠的荒涼當中和蔚藍的天空在遙遠的盡頭連成一片。若是初見,可能會興奮這異域風情,但是再見,已無興奮,全身是滿滿的責任,心里想著安安全全干完活,平平安安把家還。項目工區位于敦煌市以北約90公里的三道泉和草湖,三道泉因三個鹽堿地里的泉眼而得名,但泉水苦澀不能飲用,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只能從敦煌市運來。草湖,既沒有草,亦沒有湖,倒是這冬日的風,能夠吞噬整個世界。

戈壁灘的早晨,天亮的很晚,九點鐘太陽才會慢慢冒頭,天太冷太陽凍得遲遲不愿上崗。但地勘人七點已經起床,簡單洗漱,準備裝備,安全提醒,檢查車輛裝備,吃完早點。不到八點,大家坐著四處漏風的車穿梭在戈壁灘寂靜的黑夜,冰冷的清晨大家帶著熱忱的心趕赴工地。透過車窗望去,光禿禿的山巒黑壓壓一片有些陰森凄冷,轉眼間,山頂泛起橘紅的光澤,繼而由淡到濃,由光斑閃閃到光彩熠熠,到最后的霞光滿天。戈壁灘的日出就是馮夢龍筆下的“冬日賴其溫,夏日畏其烈”,冷冽的北風讓人發抖,溫潤的冬陽讓人溫暖。大自然是這樣的,人生亦如此。雖然來到了這苦寒之地,但有一群精誠團結的戰友,身體因環境才冰冷,內心有大家而火熱。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大家到達礦區。戴上露著嘴巴和眼睛的匪帽,這幫藝高人膽大的地勘人開始了冬季地質填圖作業。按照規范要求,GPS采點,寫紅布條做標記,從皚皚白雪中刨出基巖,仔細觀察巖石,詳細記錄,因為要操作手機,GPS采點帶著手套沒法觸屏,大家索性摘掉手套在這寒風中操作。中午了,回駐地太遠還浪費時間,大家就躲在車后面,趕緊泡一碗泡面,把凍得硬邦邦的饅頭也泡到里面,大概等一分鐘就立馬開吃,在這滴水成冰的地方想吃口熱乎的就得抓緊。十分鐘解決完午飯,大家又立馬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一早上的雪地填圖,粘在鞋子上的雪被中午的片刻溫暖融化,鞋子變得濕漉漉,下午的冷風一吹,濕漉漉的鞋子變成了硬邦邦的冰塊。由于工作量巨大,填圖時大家都在以小跑的姿態填圖,這樣既能加快進度,亦能抵御寒冷。大家誰也沒叫累,誰也沒叫苦,繼續埋頭苦干,這就是沉默、堅強、吃苦、耐勞、積極、奮斗的地勘人,這就是建材總隊地勘人的精氣神。
下午六點,寒風強勁,氣溫驟降,夜幕低垂。大家收拾裝備回到車上,開始返回駐地。凍了一天的我們突然覺得四處漏風的車是那么溫暖,顛簸的道路就像兒時的搖籃,勞累一天的我們就慢慢在車上睡著了。晚上七點多,星光璀璨,月華初上,我們安全到達駐地。大家回去立馬給兩個大水桶蓋上被子,再在桶邊生上火,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源。吃完飯后,大家各自打開那一天就落滿灰塵的電腦,立馬開始整理當天的原始資料。晚上十二點左右,大家整理完資料,檢查歸類以后,項目負責開會安排明天的工作。接著安全員每晚去每個屋子提醒大家晚上開窗留縫,小心煤煙中毒。完成一天的工作,大家頓時輕松了,時不時講個笑話,帶著爽朗的笑聲,拖著疲憊的身軀,酣然入睡。戈壁灘的夜是寂靜的,靜得使窗外的風都顯得那么囂張,狂風伴著人們的呼吸聲奏著冬日的狂歡曲。

體圖解的時候,為了畫的整潔、漂亮,我們的繪圖人員趴在冰冷的花崗巖上,一筆一畫的勾勒節理。編錄槽子的時候,零下二十度的天氣讓對講機瘋狂耗電,開機沒幾分鐘就沒電了,大家就扯著嗓子大聲呼喊,報方位、坡角、槽型、采樣位置、節理產狀,呼聲蓋過了風聲。就是這樣我們創造了敦煌速度,十六天內完成地質填圖測量、地質剖面測量、體圖解荒料率測定、花崗巖礦地面γ能譜測量、地形測量及工程測量、完成探槽施工。

我們默默掂起肩頭的責任,選擇青春攀高峰,在這片苦寒之地只步測山河。青春無悔、默默奉獻、無私拼搏融入總隊的華章,把汗水匯入祖國的山河,把光輝融入祖國的星座。在這里用一首詩歌,唱響我們的戰斗。在這里用一首戰歌,激勵我們繼續前行。
敦煌戰歌
——致敬寒冬臘月奮戰在野外一線的所有敦煌市花崗巖礦詳查項目部成員
賈偉航
塞外酷寒又冬至,
龍城飛雪北風起。
冰天雪地鎖陽關,
氣勢如虹戰敦煌。
邊關戰地披雪甲,
地勘兒郎駐鑫聯。
飛天故里勘紅衫,
莫高山外探黃襟。
三道泉凍草湖荒,
流水不見顯花崗。
狂風怒號如刀割,
填圖探槽物探忙。
披星戴月忙生產,
總隊華章添新篇。
青春為國灑熱血,
志愿只步測山河。